摘要: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朝向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如何根据中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会是未来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形成良性循环的重中之重。
Abstract: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ur country occupation educ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is vocational convergence focu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develop in line with the curriculu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goal, will be the future of high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 forming a virtuous circle of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制约因素 课程体系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cohesion constraints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专业作为2012年安徽省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专业之一,今年有50个中职招生计划,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形成中高职教学体系的有效对接。我们特对池州市区的四所职业高中进行调研。因为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着重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调研,以我院的园林专业为例来阐述在现行的园林市场环境下,如何有效的进行中高职衔接,制定符合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园林专业中高职衔接制约因素
1.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单一与滞后性
我省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本,中职学生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升学。延续着普通的教育方法与模式,所以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种植养殖专业的中职学生他们的课程设置依然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课程为主。而在专业课的开设上就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设置了生物、化学、种植养殖基础三门专业课。基础课程的开设占总体课时的70%以上,在课程的结构上依然是“三段式”的教育手法,强调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传统应试模式,而近几年来随着园林专业在社会上的兴起,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在开始逐步转型,形成以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技能课)和实训课为结构的四个课程体系。其中以专业课与实训课为主要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生生源的特点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的自主招生中有50个园林专业的计划,对象都为池州本地区内的中职学生。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农林业的发展,但是依然有不少的人对于农林专业抱有偏见的眼光。所以学生生源相对较少,调研发现四所中职院校的农林班级都只分别开设了一个,人数最多的班级为46人,最少的一个班只有23人。且在这些学生中以女生占了绝大多数。
二、园林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目标方案的制定
1.根据生源特点构建实际可行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要实现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任务。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针对中职的课程设置特点,扬长避短。
学校根据生源知识结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技能课程的要求要有明显的差异,普高生源专业基础薄弱而文化基础较扎实的知识,而中职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基础较好。但是中职阶段是以考试为目标,应试教育为主,所以与高职以就业为主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模块化教学,将中职的理论教育与高职的实践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
首先针对自主招生考试的特点,一般而言在班级里成绩最好的不会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应试的学生应该多以班级里成绩中等偏上为主。所以对于中职阶段所开设的专业课如种植基础我们依然需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巩固,这一方面是为了让种植专业的学生知识再加固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2012年种植和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互相报考,为了顾及养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安排上依然需要种植基础这门课程。
其次由于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其中女生又占绝大多数,根据园林专业的女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设计、资料、预算造价方向,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偏向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方面由于自主招生的学生基本为本地居民,所以我们要以培养服务当地园林工作者为目标,在课程开设方面可适当增加如当地乡土树种的运用,当地城市规划设计特点等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
最后关于中高职衔接高职方面要纠正中职以考试为本位的教学特点,强调以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针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服务当地园林建设的工作人员为目标,着重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生个性特征来构建高职教育综合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高职衔接学生生源特点,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于课程的兴趣,模块化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体系,让学生的能力更加全面化,知识结构更为一体化。
2.兼顾生源特点形成特色培养目标
针对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园林植物养护与园林施工维护知识,走园林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线路,重点针对园林模型制作能力的“点、线、面”结合园林专业培养目标。此培养目标将中高职衔接学生与园林统招生的课程模式拉开显著的差异性,为未来就业拓宽了渠道。要求学生用务实的态度对待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具备以下综合素质能力
1.具备在苗圃、公园、植物园、园林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能力。
2.在园林效果图公司、园林模型公司、房地产单位从事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工作。
3.具备在苗圃、园林器材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显彪.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05).
[2]郭翠兰.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职教论坛,2007,(o5)
[3]吴晋 中、高职教育衔接政策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